感覺統合對孩子的重要性和幫助
感覺統合是兒童發展的基礎,有良好的感統基礎,兒童才能一步步的往前發展。現在的家長都知道「爬行」很重要,並且知道沒有爬行的孩子將來還會衍生出很多問題,然而近來的研究發現,「爬行」並非孩子問題的元兇,事實上,孩子的大腦可能已經出現狀況,所以無法發展出良好的爬行動作,進而造成更多問題的出現。
很多孩子不爬行,是因為發展過程中身體每個部位的發展速度不同,當腳的力量發展得比較多,力量足夠了,孩子就直接站起來走路了,這時候別急著要求孩子繼續爬,而是要針對因為爬得少而缺乏的能力加以訓練,例如手部的力量。因此,我們必須去了解感覺統合的四個發展程序,來觀察孩子是否在正常的發展上。
感覺統合發展的4個階段
孩子一出生,各個感官便開始發展了。當媽媽抱著孩子,孩子在媽媽的懷裡喝母奶,媽媽的擁抱讓孩子有觸覺的刺激;孩子喝到母奶,得到嘴唇上的刺激;眼睛與媽媽對望,產生了親情的建立,所以孩子會知道媽媽是愛他的,這是感覺統合發展的第一步。
孩子四個月大時,會用手肘把自己撐起來,然後會翻身,這就是大腦的前庭系統了解了身體的動作,肌肉力量也在發展,所以他的動作才會一步一步的提升。如果父母給孩子過多的保護,怕孩子摔跤而不讓他有機會去使用他的肌肉,大腦就會去調整身體的發展:如果不需要走路,就不必發展腳的力量。因此,孩子在能力上就會出現許多障礙。
根據感覺統合發展程序表(見表1),孩子會在這些進程中,一步步的發展,前面提到母嬰親情的部分是在第一階段。在第二、三階段,孩子專注力的時間會加長,開始發展動作能力的協調性及有目的的活動。一直到了六至七歲時,進入第四階段,孩子的感覺統合達到了一定程度,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運筆技巧才發展到穩定,甚至發展出足夠的專注力,這時剛好要上小學了。
所以針對六歲之前的孩子,學齡前教育或稱早期教育的部分,我們提供的,不應只著重於知識上的學習,或才藝上的練習,而是應該著重在孩子的感統基本能力的建立,對於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才能事半功倍。
環抱適安撫床規律的上下搖擺能提供寶寶感覺統合的前庭覺刺激
這是位15個月大寶寶在嬰兒吊床內嘗試自我平衡也是一種很好的感覺統合活動
感覺統合對孩子的3個助益
【幫助1】穩定情緒
六歲前的發展,我們通常會著重在「動作」,但感統的重要性不單只是動作部分而已,還包括了可以幫助孩子情緒穩定。例如,有些孩子討厭衣服上的標籤,那讓他們感到不舒服,像這類對觸覺特別敏感;有「觸覺防禦」的孩子,身體不舒服的狀況之下,情緒當然不能夠穩定。
為什麼平常孩子可以不被衣服上的標籤「打擾」?那是我們的大腦可以將這些不至於造成危險的觸覺訊息加以排除,不予理會,因此我們的情緒才能穩定。有些孩子在吵雜的環境下仍然可以念書,有些則不行,關鍵在於大腦是否能把不必要的聲音排除;排除了各種干擾,情緒就能穩定,就可以念得下書,但這有每個人的個別差異。
【幫助2】增進良好人際互動
孩子在人際互動上,不單只是語言而已,而是一舉一動都足以影響他跟別人的關係。在臨床上很多小朋友,因為力量控制不好,造成人際關係不佳。例如,他可能要跟別人打招呼,所以拍拍別人的肩膀,但因為力量沒控制好,造成別人認為被他用力打了;或在搬桌椅的時候力量沒有控制好,將桌椅重重放在地上,別人可能會誤以為他不高興,覺得這個小孩不容易接近,因此影響到孩子的人際互動。
感覺統合發展好的孩子,在動作上,耐力會比較足夠。孩子的肌耐力足夠,上課才能坐得住。有些孩子在上課時動來動去,是因肌耐力不足,因此他要變換不同的肌肉來用力維持坐姿。轉換過程中,在外在的表現上會讓人看到,這個孩子是扭來扭去的,所以會覺得這個孩子不專心。事實上,這是因為感覺統合的發展上沒有幫他建立足夠的肌耐力。
孩子的動作、情緒、人際互動都穩定了之後,最重要的就是他的認知學習。如果感覺統合能力已經穩定、發展完整,在學習上就能把老師教導的知識快速吸收,並和他的舊經驗以及學習過的知識加以整理和應用,反應速度會變快,比較能做到舉一反三,表現出比較聰明的樣子。
【幫助3】提升學習效率和學習動機
孩子要能完整的學習,不是只有依靠「聽」,還需注重多元感官學習。
有些孩子寫功課時,寫不到幾個字之後就把筆放下,用力甩手,或是寫字時字跡像刻鋼板一樣,穿透好幾頁紙。這幾個狀況的原因就在於──感統沒有幫助孩子將肌肉張力建立起來,所以孩子沒有辦法好好的拿筆和運筆,因此也造成孩子不喜歡寫字,相對的在學習上也就比較沒有動機。所以感統力也可以幫助孩子在操作作業、考試的時候有更好的表現。
整體來說,在認知學習上,感統力幫助孩子上課坐得住、坐得久,因此學習效率得以提升,當孩子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可以得到較多的成就感,學習動機就能相對的提高,如此就能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