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下文章提及... 來自臺大醫院物理治療師 陳佩珊的『嬰幼兒心智及動作發展』內容 (原文報告內容須下載 https://reurl.cc/Y3mgX )

前庭覺刺激 輕搖五分鐘,如同坐在搖椅上、睡在水床上
保溫箱裡掛吊床模擬媽媽懷抱幫助早產兒恢復
新生寶寶通常喜歡母親的懷抱,母親輕輕地搖晃,讓寶寶更容易入眠。南美洲的哥倫比亞醫生,為了讓早產兒也能因此更快恢復健康,突發奇想地在保溫箱裡裝上小吊床,吊床搖晃的速度和力道,和媽媽的懷抱相當接近,實施兩年以來,許多早產兒都恢復地相當好。
護士小姐把一名未足月出生的早產兒放進保溫箱中的小吊床,原本驚恐地張開雙手的小寶寶隨即放鬆,這就是哥倫比亞最新的吊床保溫箱,幫助早產兒盡快恢復健康。
小兒科醫生羅卓葛茲表示,這樣孩子可以睡比較久,並且有益他們的生長發育。早產兒睡吊床有兩大好處,一個是加長睡眠時間,加速生長發育;另一個可以避免窒息猝死,這是造成早產兒早夭的主要原因。
一般的保溫箱只有床,嬰兒躺在裡面顯得很孤單。哥倫比亞的保溫箱多了一個50到60公分的吊床,寶寶在裡頭醒來時還能活動身體。早產兒母親墨洛絲表示,這個療法加上醫護人員的照料很好,孩子的恢復情況相當順利。

請 點 擊 這 裡 看 新 聞 內 容 與 影 片

 

 

嬰幼兒心智及動作發展 臺大醫院物理治療師 陳佩珊 2009-4-11 原文位址

  •  認識寶寶的發展
    父母親要參與孩子的生長並享受發展的喜悅,首要的工作便是認識孩子的發展
    對於寶寶的發展有二個重點: 身體的生長及心智功能的發展,所有成長均循著一個既定的軌跡在進行,每一項發展都是下一個發展階段的基礎
  • 影響成長發展的主因
    遺傳: 包括種族、地域、家族、年齡、性別、基因等原因
    環境: 如經濟狀況、居住環境、季節、心理、運動、營養、內分泌、疾病、家庭關係…等
  • 何謂嬰幼兒
  • 發展的基本原則
    出生後,開始學會控制自己的軀幹、四肢,透過四肢軀幹的控制開始和外在環境的互動,從簡單的抬頭、上身的控制,到學會複雜的走、跑、跳、書寫等等,每個個體都是循著軀幹至四肢控制的規律在改變與成熟
  • 神經和心理的成長
    除了身高、體重、頭圍、胸圍的成長外,神經和心理的成長─包括運動、感覺與自律神經的協調、認知、知能及情緒的變化,都有非常顯著的相互影響
  • 頭部的生長
    三歲之前身高、體重和頭圍是認識生長情形必須要測量的新生兒的正常頭圍和身高有一定的關係,新生兒頭圍的估算為: 身高(cm) / 2 + 10 cm=頭圍
  • 頭部的生長
    頭圍受到大腦生長的影響,剛出生時頭佔身高的1/4,為成人的1/3,三歲時達到成人頭圍的80%
    除頭圍外,囪門的大小和閉合時間,也是發展應注意之處,囪門應於1歲~1歲半之間閉合
  • 神經系統發展
    神經系統發展是人體生長發展的基礎,神經細胞是發展最早開始之處。
    整個神經系統的發展完成,約在二歲以後,二歲前大腦受傷則影響遠大過二歲後造成的傷害。
  • 腦部的成長
    俗語說「三歲定八十」,智能的發展,從胎兒開始到三歲已達成人80%。出生後八個月,腦的重量就增加二倍,三歲時增加為三倍,五歲時約為成人的90%左右。
    不僅是腦細胞重量增加,髓鞘也跟著快速發育。從胎兒到滿三歲,腦部特別發達,假如此時神經機能發生障礙,或是有營養失調情形,就可能產生永久性的遺憾。
  • 神經營養素
    影響寶寶腦部發育的營養素有DHA、卵磷質、蛋白質、維生素 B 群及礦物質鈣、鐵、鋅等多種營養素。
  • DHA 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DHA是中樞神經系統發展的必需元素,對胚胎腦部發育及視力成熟皆可能構成影響。
    英國腦營養化學研究所克羅福 (Crawford) 教授於1989年研究指出「日本人的小孩比歐美智商
    高,多吃魚攝取豐富的DHA是重要的原因之一」。DHA能夠直接進入腦細胞,在腦部,磷脂質含DHA量大約20%左右,而操縱人體記憶的海馬之中DHA的含量高達25%。可見DHA含量與記憶力有密切的關係。
  • 卵磷質
    腦部神經細胞中卵磷質之濃度約17-31%,卵磷質的結構所含的膽鹼是神經傳導物質的必要成分,而且膽鹼與細胞生長、基因表現、能量利用的調節有關。而當膽鹼缺乏時,可能引起生長不良、增加脂質過氧化及游離基的損害。
  • 葉酸
    葉酸被視為大腦的食物,為孕婦新陳代謝增加及提供胚胎及胎兒神經管發育所需,同時可以幫助紅血球正常的形成。

  • 鐵會促進細胞生長,並提供懷孕及哺乳期所需的鐵質,以製造母體及胎兒所需的營養素。另外鐵缺乏會影響嬰幼兒生長發育與心智發展如記憶力、協調程度與身體平衡,甚至影響學齡後兒童的學習能力,因此不可忽視。
  • 母乳的價值
    母乳提供最均衡完整的營養,幫助寶寶的吸收、健康及學習。母乳富含長鏈多元不飽和脂肪酸(DHA、AA),正是腦部組織的重要成分。從母乳及飲食中不中斷的攝取豐富足夠的DHA與AA對於寶寶智力、認知行為、視覺、運動神經元及未來學術成就有很大的影響。
  • 乳清蛋白
    乳清蛋白幫助寶寶好吸收。添加營養素的同時,也必須考慮腸胃是否能夠完全吸收。
    母乳中乳清蛋白與另一個蛋白質成分-酪蛋白的比例為60:40,當乳清蛋白進入胃中,遇到胃酸後所形成的凝乳塊分子細柔,讓寶寶好吸收易消化。
  • 天然類胡蘿蔔素
    幫助寶寶增強抵抗力重要的營養成分,其中α-胡蘿蔔素、s-胡蘿蔔素及蕃茄紅素等都是重要的抗氧化營養素,可中和體內有害的過氧化物,進而降低細胞的過氧化傷害,防止細胞膜被破壞,在寶寶體內扮演捍衛者的角色。
  • 內分泌系統發展
    腦下垂體是內分泌的中樞,控制生長激素等內分泌,在充足的睡眠和適量的運動之下,可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甲狀腺激素的功能可促進身體組織、骨骼、大腦分化和成熟。當甲狀腺功能低下時,孩子的智能、身體的發展都會產生影響,可能造成發展遲滯。
  • 感覺器官的發展
    感官知覺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壓覺、痛覺、冷熱覺和本體覺和前庭覺。
    懷孕4周起感覺器官開始發展,懷孕6個月有嗅覺、8個月有味覺能力, 出生皮膚即有完整的感覺功能。
  • 聽覺的發展
    新生兒即可聽到聲音但無法辨位,2個月後才有自主反應出現, 1~2個月即對熟悉的聲音有辨識力。6個月會找聲源,同時發單音。
  • 視覺的發展
    視覺的發展8個月大即有成熟組織,但功能的成熟要到6歲才完成。
    1歲半左右2眼協調注視力才成熟,所以一歲前寶寶有斜視的現象,但1歲半後若仍斜視則需就醫。1~2歲之間是矯正斜視的最佳時機。色彩的辨識是從出生3~5個月大才開始,遠近視覺的空間感則是6個月大後形成,6 歲才成熟。
  • 寶寶的反射動作
    反射動作是指不用學習就會的動作,通常新生兒的反射均在6~8個月就會消失,原始的反射逐漸消退,寶寶開始學會控制自己的軀幹,配合感官知覺發展協調、自主動作。反射乃是日後產生自主性動作技巧的基礎。
  • 嬰兒的反射分為三種
    原始性反射
    頸張力反射─在自主活動未成熟前,寶寶為了姿勢穩定產生的肌張力調整反射,約在4~8個月消失。

    吸吮反射─ 新生兒口中有手指等刺激物時會主動吸吮,3~4個月時即消失。
    尋乳反射─ 以手指或乳頭刺激面頰時,寶寶會主動轉頭,含入口中,3~4個月時即消失。
    抓握反射─ 刺激新生兒的手掌和腳底時,手、足趾會握緊及彎曲,手的抓握反射約在5個月,足的反射在1歲左右會消失,以利後續能力的發展。
    吞嚥反射─ 有食物刺激咽喉時,會反射吞嚥,終生存在。

姿勢性反射
移位反射

  • 寶寶的動作發展
    分為粗大動作與精細動作二類
  • 寶寶的心智發展
    認知發展、語言發展、
    生活自理能力發展、
    社會性發展、情緒發展
  • 寶寶的認知發展
    指人從感官得到刺激後到做出反應之間一系列內在心理的活動,包括意識概念、記憶及思考等。
  • 語言發展
    語言的發展自出生即開始,包括表達性語言及接受性語言二大部分
    表達性語言和認知能力與學習能力有極密切的關係,接受性語言則和視、聽覺有極大關係,因為視聽覺為接受的窗口。
  • 飲食能力發展
    從吸吮、吞嚥、咀嚼、抓食、喝、吸、器具使用,約至5歲才發展成熟
  • 如廁能力發展
    6 個月後可以訓練以聲音引發排便,3歲半左右,應可自己上廁所,但排便的自立,完全自立約4~5歲。
  • 穿脫能力發展 自1歲左右配合簡單指令可要求孩子部分動作配合,3歲洗手穿脫衣服、 4歲扣子、拉鏈的操作、6歲穿著自立。
  • 睡眠 新生兒每天約需睡18~20小時,1 歲後約12小時,3歲約11小時,5歲約10小時,學齡每天9小時。
  • 嬰兒對環境需求和物理處理的回應,生理、動作、行為、注意/互動、壓力跡象
  • 常見神經行為發展問題
    清醒程度較低、肌肉張力較低、伸直肌肉張力增加、過度敏感、心肺耐力不足、視覺和聽覺反應低下、餵食困難
  • 新生兒物理治療運動
    治療性擺位:以毛巾滾軸協助擺位
    視覺刺激 練習視覺追蹤,包括垂直, 水平, 和圓形,並練習定向能力與嬰兒視線18公分處放置照片或彩色玩具
    聽覺刺激 與嬰兒說話、播放心跳聲、音樂或父母的聲音
    運動覺刺激 被動關節運動、嬰兒按摩、在側躺與坐姿下促進身體彎曲及上肢向中線的能力
    前庭覺刺激 輕搖五分鐘,如同坐在搖椅上、睡在水床上
    保溫箱裡掛吊床模擬媽媽懷抱幫助早產兒恢復
    新生寶寶通常喜歡母親的懷抱,母親輕輕地搖晃,讓寶寶更容易入眠。南美洲的哥倫比亞醫生,為了讓早產兒也能因此更快恢復健康,突發奇想地在保溫箱裡裝上小吊床,吊床搖晃的速度和力道,和媽媽的懷抱相當接近,實施兩年以來,許多早產兒都恢復地相當好。
    護士小姐把一名未足月出生的早產兒放進保溫箱中的小吊床,原本驚恐地張開雙手的小寶寶隨即放鬆,這就是哥倫比亞最新的吊床保溫箱,幫助早產兒盡快恢復健康。
    小兒科醫生羅卓葛茲表示,這樣孩子可以睡比較久,並且有益他們的生長發育。早產兒睡吊床有兩大好處,一個是加長睡眠時間,加速生長發育;另一個可以避免窒息猝死,這是造成早產兒早夭的主要原因。
    一般的保溫箱只有床,嬰兒躺在裡面顯得很孤單。哥倫比亞的保溫箱多了一個50到60公分的吊床,寶寶在裡頭醒來時還能活動身體。早產兒母親墨洛絲表示,這個療法加上醫護人員的照料很好,孩子的恢復情況相當順利。

    觸覺刺激與減敏感反應
    袋鼠護理
    嬰兒按摩:從身體近端到末端提供深刻觸覺刺激、以毛毯緊裹身體並用毛巾捲軸圍成”巢窩狀”
  • 母親與嬰兒互動
    觀察,交談和接觸、鼓勵肯定應答
  • 餵食訓練
    手指和棉花棒的使用、訓練呼吸、吸吮、吞嚥的協調性、選擇適當的流速及濃稠度、頭部控制訓練、敏感度調整、氧氣的使用,適當的休息、行為的問題
  • 台灣的早期介入發展
    13所醫院具新生兒加護病房的介入課程於門診接種疫苗、健康、發展和營養評估
    早產兒基金會 20所簽訂合約醫院的咨詢 心智動作評量 電話諮詢服務 家訪
  • 發展遲緩的定義
    發展遲緩兒童係指六歲以前兒童,因各種原因(包括腦神經或肌肉神經、生理疾病、心理社會
    環境因素等等)所導致認知發展、生理發展、語言及溝通發展、心理社會發展或生活自理等方面,有發展落後或異常的兒童。
    發展遲緩是現象的總稱,對於發展遲緩兒童如果經過及早的診斷及早的療育,可以透過醫療、教育、福利的介入,讓部分發展遲緩兒童減少未來形成障礙的可能性或是減輕未來障礙的程度。也就是說,經過早期的療育,可以讓孩子的未來障礙程度由重度進展為中度,或由中度進展到輕度,甚至一部分的發展遲緩兒童可以在經過早期療育之後趕上發展的里程碑。
     發展遲緩發生的原因
    大多數發展遲緩的成因是未知的,目前能夠被瞭解的原因僅只25%左右。在已知的原因中,遺傳和環境因素的影響是最大的,包括:營養、家庭環境刺激、基因突變、先天疾病、後天疾病等。
  • 發展遲緩發生的原因
    部分已知的原因是來自生理傷害導致障礙的形成,而造成有發展遲緩的現象。
    視覺、聽覺缺陷的孩子,因學習管道的受到限制,而表現出有發展遲緩的現象。
    腦部出血或缺血變化。
  • 發展遲緩可能疾病
    週產期或嬰幼兒早期傷害:如早產兒、缺氧、缺血、低血糖、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如腦炎、腦膜炎)、外傷、顱內出血
    染色體異常:唐氏症、X染色體脆折症、小胖威利症
    先天性畸形兒:脊髓畸形、腦迴平厚畸形、胎兒酒精症候群、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
    荷爾蒙代謝異常:先天性甲狀腺低下症
    環境毒物:鉛中毒
    癲癇症:嬰兒點頭性癲癇、早期嬰兒癲癇性腦病變
    神經皮膚症候群:結節性硬化症
    神經肌肉疾患:脊髓肌肉萎縮症、裘馨氏肌肉失養症、先天性肌肉萎縮症
    腦腫瘤:星狀細胞瘤、髓母細胞瘤
    先天代謝異常:苯酮尿症、戊二酸血症、粒線體疾病、肝醣儲積症、腎上腺腦白質失養症、神經傳導物質代謝疾病
    感官知覺異常:視力障礙、聽力障礙
    精神心智疾病:注意力欠缺過動症候群、自閉症
    心理社會環境不健全:缺乏環境刺激、受虐疏忽兒、親職技巧問題、家庭功能障礙、婚姻問題、家庭暴力
    其他器官重大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肺臟發育不全、短腸症、膽道閉鎖、先天性尿毒症、白血病或其他惡性腫瘤
  • 遲緩程度分級
    遲緩程度又依幼兒之發展商數而分嚴重度(目前發展相當年齡)除以(實際矯正年齡)
    發展遲緩:發展商數少於百分之七十
    早產兒罹患發展遲緩的比例 約佔 25 %
    • 暫時性異常,一歲左右消失
    • 永久性神經發展異常
  • 發展遲緩兒童初期常見之異常
    張力低下或過高、姿勢或反射不對稱、日落眼或臉部不對稱、口部功能異常、對聲光刺激反應低弱、過度躁動或動作笨拙等行為異常
  • 後期之明顯異常
    重大障礙 腦性麻痺、心智發展遲緩、感覺系統損傷
    輕微障礙 動作功能較差、語言發展遲緩、學習障礙、行為問題
  • 發展異常的症狀
    換尿布時雙腿有明顯阻力,不易打開彎曲、四個月,雙手仍無法至胸前互碰、四個月,頭頸控制仍不穩四肢呈現軟癱狀、六個月,扶站時持續踮腳尖腳踝無法踩平、九個月,很少發出、笑出聲音或大叫
  • 誰可以幫助發展遲緩兒童
    兒童心智科醫師
    對於孩子發展的整體評估,如智能發展、情緒、社會性等等發展的診斷,對於過動、睡眠、行為障礙等也可以透過處方進行治療
    臨床心理師
    熟悉了解人類行為及學習歷程,了解孩子認知、行為、社會性、情緒各層面的發展過程,透過標準化的發展測驗或智力測驗,客觀的評估孩子各方面的發展,透過觀察,知道孩子的注意力、記憶力、人際互動、挫折忍受等影響未來學習重要的因素
    物理治療師和職能治療師
    針對孩子的粗動作及精細動作發展,提供肌力、肌肉平衡協調、關節運動、姿勢穩定、手眼協調、日常生活動作技能,如穿脫衣物、餵食等的評估,同時也可以根據發展的狀況,設計各種不同的活動來促進發展,或增強原有的功能表現。
    聽語治療師
    提供口腔感覺、運動發展的評估、語意理解、詞彙運用、聽指令做動作、語言接受、表達能力及社交溝通能力的評估,瞭解孩子語言發展情形,依發展順序給予孩子合宜的教導練習
    對於發音困難的孩子也可透過遊戲來訓練,使孩子在語言上的發展得到全面性的進步
    特殊教育教師
    熟悉特殊教育知能,能透過教育診斷,安排適合孩子發展及學習需要的教材,透過彈性、多元的教學策略,協助孩子在各領域上的學習。提供父母親職教養技巧上的建議。

    社會工作師
    了解社會資源,並可進行家庭生態評估、協助家庭瞭解自己在孩子發展促進上的長、短處,協助家長增強處理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個案管理工作方法,結合其他專業,協調各項社會資源,將一切對發展遲緩兒童及其家庭有助益的服務,遞送給他們,使得家庭功能獲得支持,孩子的成長發展得到協助。
arrow
arrow

    sharoniba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