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反射動作的原始任務

 

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侯家瑋表示,不僅是一切生物或動物,包括人類在內,天生都有求生存的本能反應,在神經系統尚未健全成熟以前,人類的新生兒均具有某些獨特的反射動作與表現,這些反射動作是經由生命賴以存續的神經中樞,亦即腦幹、脊髓等系統功能的聯合運作下,進而發揮表現的。

 

 

 

所有新生兒的反射動作,除表示生物求生存的基本意義外,也代表寶寶為適應新環境而獨具的階段性任務。

 

 

 

然而侯主任指出,新生兒的反射動作,一般會在大腦各皮質區發展成熟後,這些「小動作」就應慢慢的被身心成熟的發展功能取代而消失。因此小寶寶腦神經中樞系統尚未發育完備以前,這些動作的基本表現,也屬於新生兒必備的本能性階段反應。

 

 

 

 

 

 

 

認識嬰兒常見的原始反射動作

 

1.驚嚇反射(莫洛氏反射Moro Reflex)

 

舉例來說,當寶寶在保溫箱內或床上,外界突然響起聲音(如:關門、風吹、窗外汽機車發動的響聲等),寶寶這時可能會類似「嚇一跳」的反應,動作如:四肢伸直、張開的基本反應,即是驚嚇反射。但因為每個小寶寶敏感度不同,有的則是一點點聲音就出現驚嚇反射,但也有的則可能反應強度不大。

 

 

 

侯主任解釋,驚嚇反射是寶寶面臨外界刺激的本能反射行為,也正因為如此,可解釋出某些小寶寶為何睡眠時,會有突然間的顫動反應,或有時寶寶自己的小手也會驚觸或偶然打到自己,因此有像是自己嚇到自己的反應出現。

 

 

 

這種驚嚇反射,與抽筋並不相同。侯主任說,通常正常的驚嚇反射,只要媽咪稍微輕輕壓制寶寶四肢就會消失;但如果壓不住,只見單側有動作,或寶寶顫動的狀況,屬於持續性的反應,而非因為外界偶一為之的聲響刺激才產生,那就可能屬於其他病理性的抽筋情況。

 

 

 

如果父母觀察寶寶時常受到驚嚇的話,侯主任建議,可將寶寶睡眠時放在能收攝四肢的傳統搖搖睡床內,或利用能將四肢包覆起來的包巾內適度包裹嬰兒,就比較可改善新生嬰兒常嚇到的反應與狀況。

 

 

 

●父母觀察重點:驚嚇反射通常3-4個月慢慢淡化,6個月大則逐漸消失。

 

●醫師的小叮嚀:千萬可別為了測試寶寶,而刻意驚嚇來觀察嬰兒是否正常,這樣可會影響寶寶睡眠品質,讓孩子成為名符其實被嚇長大的唷!

 

 

使用環抱適安撫搖床的寶寶猶如在媽媽的子宮內而感到安全感,因為胎兒打從娘胎,一向隨著母親的動作而搖來晃去,從懷孕3個多月起,胎兒就開始感受到這種搖晃。在環抱式安撫搖床內睡眠中的寶寶,隨著平均地上下搖晃律動逐漸適應外在環境,進而睡得更安穩、更沉久,寶寶因而出現Moro Reflex (莫洛反射) 的時間也會相對縮短 (一般嬰兒的Moro Reflex莫洛反射約4-6個月後會逐漸消失)。

 

 

arrow
arrow

    sharoniba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